NT$0
0

A酸的效果=A醇+強化+危險性!

6 月 14, 2024 | 青春美麗

詹尚樺藥師本想著因為A酸屬於處方藥品,直接去皮膚科診所詢問醫師好像對大家來說也比較簡單方便,但上一篇有關A醇的文章發佈之後,陸續收到了讀者的提問想更了解A酸。因此這就來為大家介紹A酸的效果吧!如此強效的A酸可是需要慎重對待的~

A酸是什麼

A酸(學名:全反式維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簡稱ATRA)),是一種由維生素A(視黃醇)衍生出來的化合物。它屬於視黃酸類,是維生素A在體內代謝後形成的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產物。

A酸的效果最常用於除皺與抗痘,但是因為有較多潛在危險因子,因此屬於處方藥,需要經過醫師處方才可取得喔!

A酸的效果

治療痤瘡/痘痘

A酸可以加速皮膚細胞的更新,防止毛孔堵塞,減少粉刺和痘痘的形成。它還能減少發炎症狀,幫助治癒現有的痤瘡/痘痘發炎 [1]。而當然,A酸也可以併用如維生素C維生素E等產品來互相加強效果。

減少細紋和皺紋

A酸通過刺激膠原蛋白的生成,使皮膚變得更加緊致和彈性,從而減少細紋和皺紋的出現 [2]。

改善皮膚質地和色調

A酸可以促進表皮細胞的脫落,使皮膚更光滑細膩。A酸還能夠淡化色素沈澱的情形,改善如曬斑和老人斑等皮膚色調不均的問題 [3]。

治療光損傷

台灣人因為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因此容易導致皮膚損傷,而A酸可以幫助修復這些光損傷,減輕皮膚粗糙、色斑和細紋等症狀 [4]。

改善毛孔粗大

通過促進細胞更新和減少皮脂分泌,A酸可以使毛孔看起來更小、更不明顯 [5]。

A酸在使用後有些人會有皮膚泛紅的現象,因此要定期回診追蹤

使用A酸的應注意事項

漸進式使用

剛開始使用時,建議從低濃度(如0.025%)開始,並且每周只使用2-3次,待皮膚逐漸適應後再逐漸增加使用頻率。應盡量避免在初次使用時頻繁塗抹,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皮膚過度刺激。

注意防曬

A酸會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使用期間務必每天塗抹防曬(SPF 30以上),並盡量避免陽光直射。戴帽子、撐陽傘和穿長袖衣物等物理防曬措施也非常重要。

加強保濕

A酸可能會引起皮膚乾燥和脫皮現象 [6],因此需要配合使用如玻尿酸(Hyaluronic Acid)或是神經酰胺(Ceramides)等的保濕產品,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當然,建議選擇溫和、不含刺激成分的保濕夜/乳。

避免同時使用其他刺激性產品

在使用A酸期間,避免同時使用其他含有刺激性成分的護膚品,如含有AHA(果酸)、BHA(水楊酸)、過氧化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 常用於治療痘痘)或酒精類產品,以免增加皮膚刺激。並且在洗臉時應選擇溫和的清潔產品,避免使用磨砂膏等物理去角質產品。

皮膚適應期應注意

在使用初期,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發紅、脫皮等適應性反應,這是正常現象。如果症狀嚴重,應減少使用頻率或停用,並咨詢醫生。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A酸具有潛在的致畸胎性,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 [7]。在考使用前,務必咨詢醫生。

定期復診

長期使用A酸時,建議定期復診,醫生需要根據皮膚的反應和改善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A酸應什麼時候塗抹

推薦於晚上使用A酸。並且應在洗臉、保濕液塗抹後等皮膚完全乾燥後再使用以減少肌膚刺激。

A酸可以搭配玻尿酸或是神經醯氨等成分使用來保濕,但是要盡量避免其他的刺激性成分喔!

如果看完以上還是有疑惑想諮詢,歡迎透過表單或是官方社群聯繫詹尚樺藥師替您解答喔!

 

 

[1] Kolli SS, Pecone D, Pona A, Cline A, Feldman SR. Topical Retinoids in Acne Vulgaris: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Clin Dermatol. 2019 Jun;20(3):345-365. doi: 10.1007/s40257-019-00423-z. PMID: 30674002.

[2] Kong R, Cui Y, Fisher GJ, Wang X, Chen Y, Schneider LM, Majmudar 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retinol and retinoic acid on histological, molecular, and clinical properties of human skin. J Cosmet Dermatol. 2016 Mar;15(1):49-57. doi: 10.1111/jocd.12193. Epub 2015 Nov 18. PMID: 26578346.

[3] Szymański Ł, Skopek R, Palusińska M, Schenk T, Stengel S, Lewicki S, Kraj L, Kamiński P, Zelent A. Retino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in Skin. Cells. 2020 Dec 11;9(12):2660. doi: 10.3390/cells9122660. PMID: 33322246; PMCID: PMC7764495.

[4] Zhuang X, Ma J, Xu S, Zhang M, Xu G, Sun Z.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tenuates Blue Light-Induced Apoptosis of Retinal Photoreceptors by Upregulating MKP-1 Expression. Mol Neurobiol. 2021 Aug;58(8):4157-4168. doi: 10.1007/s12035-021-02380-3. Epub 2021 May 5. PMID: 33950345.

[5] Mukherjee S, Date A, Patravale V, Korting HC, Roeder A, Weindl G. Retin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aging: an overview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Clin Interv Aging. 2006;1(4):327-48. doi: 10.2147/ciia.2006.1.4.327. PMID: 18046911; PMCID: PMC2699641.

[6] Zasada M, Budzisz E. Retinoids: active molecules influencing skin structure formation in cosmetic and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s. Postepy Dermatol Alergol. 2019 Aug;36(4):392-397. doi: 10.5114/ada.2019.87443. Epub 2019 Aug 30. PMID: 31616211; PMCID: PMC6791161.

[7] Kaplan YC, Ozsarfati J, Etwel F, Nickel C, Nulman I, Koren G. Pregnancy outcomes following first-trimester exposure to topical retinoi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 J Dermatol. 2015 Nov;173(5):1132-41. doi: 10.1111/bjd.14053. Epub 2015 Oct 19. PMID: 26215715.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是空的 選購一些產品吧~返回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