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0
0

鎂的功效不只改善情緒也助眠!鈣鎂2:1是什麼?

7 月 7, 2023 | 心情開朗, 深沉好眠

鎂(Magnesium)是鹼土金屬的一員,為地殼中第四豐富的元素。但鎂不是因為含量高而被眾人所知,而是因為它不僅能幫助睡眠,更能幫助情緒改善與焦慮緩解,是個近十年來非常受矚目的元素成份。跟著詹尚樺藥師一起深入了解鎂與它助眠、穩定情緒的原理來增進自己的生活品質、活得更美麗吧!

鎂的功效

酵素活性

鎂是許多酵素的輔助因子,參與許多生化反應(調節代謝、蛋白質合成、能量產生和DNA合成等)的催化過程。

骨骼健康

鎂、鈣和維生素D對骨骼的形成和維持至關重要。鎂有助於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參與骨骼的礦化和骨密度的調節。更多有關鈣的解說請看本文

神經傳導

鎂參與神經傳導的調節,因此而有助於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肌肉收縮放鬆)。另外,腦磷脂可以保護神經,對於腦部神經更是大大有益,可以加強神經安定、幫助入睡與情緒穩定。

心血管健康

鎂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維持正常的心臟節律,更能調節血壓,促進血管舒張,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免疫

鎂參與免疫細胞的活化和調節,維持免疫和發炎反應的平衡。

 

鎂能夠助眠也能穩定情緒

沒錯,鎂能幫助著眠的方式與它幫助放鬆與情緒穩定的道理有相關性。[1][2]

GABA調節:鎂參與調節神經遞質GABA(γ-氨基丁酸)的活動。GABA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可以減緩神經傳遞和放鬆中樞神經系統。鎂可能有助於增加GABA的活性,從而產生鎮靜和放鬆的效果。

褪黑激素調節:鎂參與調節褪黑激素的合成和釋放。褪黑激素是由松果體分泌的激素,對調節睡眠和生物時鐘有重要作用。適當的鎂水平有助於促進褪黑激素的產生,進而調整睡眠週期和促進入眠。褪黑幾素解說請看本文;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質色氨酸請看本文

肌肉放鬆:鎂對肌肉的放鬆有一定程度影響,它能放鬆身體、減輕身體的緊張感,促進睡眠。

神經保護:鎂參與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並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通過減輕刺激與壓力對神經系統的負面影響,鎂有助於緩解焦緊張和情緒不定,從而改善睡眠品質。

鎂的功效多,能幫助睡眠又能促進情緒緩和,讓心靈就像大自然中的可愛動物一樣

含有鎂的食物

堅果:杏仁、腰果、花生、核桃、南瓜籽和亞麻籽等。

蔬菜:綠葉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芥菜和油菜等。

豆類和豆製品:豆類如黑豆、鷹嘴豆和綠豆,以及豆製品如豆腐和豆漿等。

穀物類:全麥麵包、燕麥、糙米等。

魚類:一些魚類如鮭魚、鱈魚等。

水果:香蕉、鳳梨、葡萄乾等。

巧克力:黑巧克力含有相對較高的鎂含量。

 

哪些族群可能缺鎂

隨著現代飲食文化與習慣的改變,美的缺乏已經不限於特定族群了,以下這些人都有缺鎂的可能。

長期服用特定藥物:某些藥物(如利尿劑、放射性碘治療藥物、抗生素和某些降壓藥)可能增加鎂的代謝或干擾鎂的吸收。

慢性疾病患者:如胃腸道手術、糖尿病、腎和肝臟疾病者。

酗酒者:過量飲酒會增加鎂的排出,使身體更容易缺鎂。

老年人:年齡增長可能導致鎂的吸收和利用能力降低。

高蛋白質飲食者: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增加鎂的排出。

慢性腹瀉或脂肪吸收障礙患者:腹瀉和脂肪吸收障礙可能導致鎂的吸收下降與代謝上升,增加鎂缺乏的風險。

 

鎂要吃多少

世界各國有些許不同,以下為台灣衛福部建議捨取量[3]

19-50歲51-70歲71歲以上
男性380毫克360毫克350毫克
女性320毫克310毫克300毫克
懷孕婦女355毫克345毫克335毫克
每日上限700毫克

 

鈣鎂黃金比例2:1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與其他實驗研究的建議,成年人的鈣和鎂的攝取比例在2:1的比例下最能發揮效果、促進身體對鈣鎂的吸收與利用[4]。

除了鎂以外,魚油其實也是個對心情改善有幫助的成分喔!歡迎參考本文說明。

如果看完以上還是有疑惑想諮詢,歡迎透過表單或是官方社群聯繫詹尚樺藥師替您解答喔!

 

[1] Al Alawi AM, Majoni SW, Falhammar H. Magnesium and Human Health: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Int J Endocrinol. 2018;2018:9041694. Published 2018 Apr 16. doi:10.1155/2018/9041694

[2] Schwalfenberg GK, Genuis SJ. The Importance of Magnesium in Clinical Healthcare. Scientifica (Cairo). 2017;2017:4179326. doi:10.1155/2017/4179326

[3]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第八版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4] DeLuccia R, Cheung M, Ng T, Ramadoss R, Altasan A, Sukumar D. Calcium to Magnesium Ratio Higher Than Optimal Across Age Groups (P10-100-19). Curr Dev Nutr. 2019;3(Suppl 1):nzz034.P10-100-19. Published 2019 Jun 13. doi:10.1093/cdn/nzz034.P10-100-19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是空的 選購一些產品吧~返回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