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乳,或稱為蜂王漿,英文Royal Jelly,常被人誤以為他就是蜂蜜的另類說法,但實際上必非如此,他不僅是刺激免疫系統,使得蜂王壽命比一般蜜蜂長的關鍵,也被人們作為養顏美容的優質保養品。但實際上蜂王乳跟蜂蜜差異到底為何,又有哪些功效?跟著詹尚樺藥師的筆跡一起看下去吧!
蜂王乳是什麼
蜂王乳是一種由工蜂分泌的特殊物質,被作為蜜蜂幼蟲和蜂王的主要食物之一。蜂王乳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蜂王乳成分非常複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分是皇后酸(Royal Jelly Acid)和蛋白質皇后素(Royalactin)。皇后酸和蛋白質皇后素被認為是蜂王乳對蜜蜂群體中蜂王產生顯著影響的主要因素。
蜂王乳功效
改善皮膚健康
蜂王乳中的活性成分因其修復和再生的作用而可以被使用於改善皮膚健康、增加彈性和緊緻度,減少皺紋出現。若同時搭配膠原蛋白產品有助於提升整體效果,可點此參考膠原蛋白基本介紹或是本文介紹之選擇膠原蛋白的方式[1]。
增強免疫系統
蜂王乳可以增加身體對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抗氧化
蜂王乳中的抗氧化物質可以中和自由基,減少氧化刺激對身體組織的損傷,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延緩細胞老化速度[2]。
新陳代謝與營養補充、增強體力
蜂王乳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為身體提供全面的營養支持。
促進生長發育
蜂王乳對於蜂王幼蟲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被認為可以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
蜂王乳跟蜂蜜差異
成分:蜂王乳主要由工蜂分泌產生,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是蜜蜂幼蟲和蜂王的主要食物之一。蜂蜜則是蜜蜂從花蜜中採集並經過酵素作用轉化而成,主要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同時含有微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酶。
產生方式:蜂王乳是由工蜂特殊腺體分泌產生的。蜂蜜是蜜蜂從花蜜中採集,經過酵素作用和口腔轉化後儲存在蜂巢中。
用途:蜂王乳通常被作為保健品和營養補充品使用,可增強免疫系統、促進生長發育、改善皮膚健康等功效。蜂蜜主要被用作食品和天然甜味劑,可以用於烹飪、烘焙和製作飲料等。
蜂王乳怎麼吃
其實比起怎麼吃,更應該說蜂王乳這個成分要長久的固定服用才會有有效的保養效果。以詹尚樺藥師的見解來說,應該要在早上空腹時服用會最有助於營養的吸收,而且早上起床配著溫開水一起食用也可幫助清空腸道,溫暖腹部,幫助刺激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3]。
蜂王乳誰該吃
保持青春美麗、加強身體免疫與代謝調理、滋補養身的妳!女性也可考慮搭配維生素E一起使用,可以做到更廣泛的身體內外保養喔。另外,神經醯胺(常見名稱是「賽洛美」),對於肌膚的保健保養也是非常有效的,市面上常見搭配多種其他外用保養品一起加強效果~ 除此之外,含有大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薏仁也是可以在日常飲食中補充的美白抗老化重要成員喔!
蜂王乳注意事項
過敏反應:對蜂王乳成分過敏可能導致如皮膚瘙癢、紅腫、呼吸困難、喉嚨腫脹等情況。
消化問題:如胃痛、惡心、嘔吐或腹瀉。
荷爾蒙影響:蜂王乳中的一些成分被認為具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可能對孕婦、哺乳期婦女、患有激素相關疾病的人或正在接受激素治療的人產生影響,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專業意見,不可貿然服用。
如果看完以上還是有疑惑想諮詢,歡迎透過表單或是官方社群聯繫詹尚樺藥師替您解答喔!
[1] Okumura N, Ito T, Degawa T, Moriyama M, Moriyama H. Royal Jelly Protects against Epidermal Stress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the NQO1 Expression. Int J Mol Sci. 2021;22(23):12973. Published 2021 Nov 30. doi:10.3390/ijms222312973
[2] Kunugi H, Mohammed Ali A. Royal Jelly and Its Components Promote Healthy Aging and Longevity: From Animal Models to Humans. Int J Mol Sci. 2019;20(19):4662. Published 2019 Sep 20. doi:10.3390/ijms20194662
[3] Yang W, Tian Y, Han M, Miao X. Longevity extension of worker honey bees (Apis mellifera) by royal jelly: optimal dose and active ingredient. PeerJ. 2017;5:e3118. Published 2017 Mar 28. doi:10.7717/peerj.3118